【农民日报】书写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新答卷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要巩固住、维护好水利脱贫成果,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更加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4月1日召开的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说。
保春灌就是保粮食安全
——着力推进农田灌排工程建设
都江堰灌区以占四川省约1/20的土地,提供了四川省1/4的灌溉面积和粮食产能,养育了四川省1/3的人口。为做好今年春灌用水工作,2021年年底都江堰灌区开展了工程维护整治,累计投入资金4355万元,维修养护渠道106公里。同时,提前编制了年度供水计划,2022年计划供水88.8亿方,其中农业供水41.6亿方,目前已经向丘陵灌区输水1.7亿方。
“四川省水利部门派出7个工作组50余人次赴重点产粮大县、冬干春旱易发县、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县,指导灌区渠系维修养护、用水协调等,确保水稻‘满栽满插’。截至3月下旬,全省累计泡田613.41万亩,水稻栽插52.17万亩。”四川省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说。
水利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水利系统启动实施24处涉及脱贫地区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已安排年度投资计划34.6亿元,用于除险加固、配套达标骨干灌排工程设施,更新改造灌区范围内大中型灌排泵站,配套完善量测水设施,同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利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21-2022年)》,将132处位于脱贫县的中型灌区纳入实施方案给予支持,落实中央投资18.69亿元。
2022年,水利系统将加快推进涉及脱贫地区的32处大型灌区和132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新谋划一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并积极规划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推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
稳定供水提升水质“两手抓”
——扎实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的湖北省英山县,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抵御风险能力弱。2019年夏秋季节,英山县连旱104天,全县3895户13696人遭受不同程度临时性饮水困难,2020年又遭遇四轮强降雨袭击,直接影响到8.53万人用水。
如何破解英山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困局?英山县坚持规划引领,瞄准城乡同饮目标,创造性谋划出规模化供水新格局大蓝图,即1座日供水5万吨、1座日供水2万吨和2座日供水1千吨的4座规模水厂为骨干的工程体系,将10个乡镇集中工程全部联通,使100%城镇居民和75%农村人口同饮一管水。
英山县水利和湖泊局饮水办主任方伯寅介绍,英山县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充分发挥农村水厂后发优势,在供水调度、净化消毒、尾水处理上,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进智慧供水。
英山县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是全国水利系统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一个缩影。2021年,水利系统坚决守住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建立健全脱贫人口饮水安全监测机制,累计排查并推动解决1600多万农村人口供水不稳定问题。中西部22个脱贫省份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9万处,涉及农村人口1.88亿人;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34亿元,提升了3302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4%。
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积极推进水美乡村建设
从化区是广东省广州市面积最大的山区,素有“广州后花园”的美誉。从化区中小河流199条,总长1275公里,水库82座,年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从化区以第一批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系统解决了河湖有体量缺连通、有生态缺融合、有资源缺统筹等问题。
从化区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与流溪河碧道示范段建设同向发力,实现了流溪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生态协同治理。紧紧围绕流域山水生态格局与特色小镇规划理念,构筑“一轴二廊六域八节点”总体空间布局,构建出集生态保护、观光体验、绿色产业、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树状生态经济文化带。
“产业因水而兴,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的大湾区水美乡村从化样板已初见成效。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介绍,广东省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以来,治理河道长度330.1公里,水系连通长度24.2公里,水源涵养116.1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达91.1万人。充分释放碧道综合效应,建成乡野型、自然生态型碧道1200公里,建成了广州流溪河碧道、茂名“锦江画廊”、清远连樟村碧道等一批乡村地区碧道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在2021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开展9个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基础上,水利部印发的《2022年水利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指出,围绕乡村生态宜居,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二是加强河湖保护治理,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纵深推进脱贫地区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是开展水美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支持具备条件的脱贫县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山清、水净、村美、民富的水美乡村。